魏少军教授: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19 15:01:36

魏少军教授: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


近期,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对外做了题为《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的演讲。


由于国际形势变化、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半导体全球化过程被中断,供应链出现碎片化。魏少军表示,逆全球化思潮下,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较严峻挑战。




半导体全球化被中断



魏少军教授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里,移动通信成为了唯一一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品技术全球统一的技术。“以iPhone为例,我们可以在美国设计这颗芯片,在中国台湾加工,然后送到马来西亚封装,再与韩国、日本、欧洲的元器件一起送到中国大陆,组装之后再把它卖到全世界。”魏少军教授举例说。


在魏教授看来,iPhone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这个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事实上造就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化。而供应链之所以能够形成全球化,需要很多因素,当中包括成本、交货期、能力、技术、标准、市场、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很多的内容。但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内涵以及追求的目标是利润,也就是赚不赚钱,这是很重要的。按照魏教授的观点,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诞生,其实是人类社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



过去20年之所以能形成全球供应链,有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这是政府默许下的市场自发行为。如果没有政府的默许,这个全球供应链是不可能形成。但今天我们看到,由于政府的介入,特别是一些不恰当的介入,导致全球的供应链开始出现问题。”魏少军教授接着说。


半导体全球化的过程被中断了,供应链被破坏了。”魏少军教授进一步强调。


据他所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过去几年的针对性特定制裁、新冠疫情影响、芯片短缺恐慌、某些国家强迫企业建厂并搞小圈子以及过去几年出现的整体打压引发的强烈不安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每个国家都自己搞一套,最终的结果一定会使全球化停滞,也一定会使全球的供应链出现碎片化,这是必然现象。”魏少军教授直言。这也就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出——“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几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恢复”这句话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毫无疑问,全球化的中断将给供应链的参与者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对于在全球化浪潮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这带来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半导体面临严峻挑战



据魏少军教授介绍,中国产业模式比较典型,就是设计、制造和封测分离。他透露,从几年前开始,行业就有一种声音被不断提出,那就是中国是否应该转变自己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像IDM这样的模式。但当时有一些行业重要参与者认为,中国就应该发展无制造半导体+代工+服务的先进产业模式。

但事实证明,在当前全球化被中断的前提下,IDM成为了最佳的产业模式,印证了之前一批人的观点。


对于中国半导体而言,除了产业模式以外,发展不错的国内企业规模却依然偏小,这一部分原因归咎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被美国强势打压。据魏少军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对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135家全产业链半导体企业的2022年年报进行统计以后发现,这一百多家企业在2023430日的总市值是30825亿元,不到英伟达的一半。而且这些领先半导体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也有39.1%,研发支出也只有14.3%,这两组数字凸显不出半导体领先企业的高科技含量。



如果单独统计62家在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其平均毛利率竟然跌到只有34.2%。这说明我们做的产品不能赢得很高的毛利空间。但让人欣慰的是,这几十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高达20.8%,这证明了他们都愿意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对中国半导体来说是个好事。不过,从总值上看,上述62家企业的研发总量不过就是29.1亿美元。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说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还处于中低端的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国内终端厂商所需芯片的对外依赖也非常严重,差距也非常大,这种差距在芯片制造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即使在芯片的投资方面,虽然这在过去几年非常火热,然而统计看来,其累计规模的还是比较小。但魏教授强调:“虽然中国半导体的很多问题也并不能都靠投资来解决。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对产业的支撑仍然是重点。”



推动半导体实现再全球化



在外面是逆全球化,内部还有很多弱点的内外交困环境下,我们不能不前进,而是要更加坚定信心地往前发展。”魏教授重申。同时,我们也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产业升级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之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也是从下往上走。无论是在附加值、技术、用工、生产率、产业链、重要性还是竞争力上面,都希望能实现由低到高的跃升,从边缘走到中心。


其次,中国的超大芯片市场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强大,另一方面,我国还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三,企业所追逐的目标和政治家不完全一致,前者做出任何决定的出发点更多聚焦在能否实现利润或者利益。


第四,要把打破封锁和遏制作为我们的实现目标,要自立自强。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的自立自强不等于自我封闭,而是打破封锁和遏制。


第五,坚持扩大开放,广邀朋友。这就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来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再全球化。当然,这个再全球化,跟前面20年的再全球化相比,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魏少军教授表示,我们一定要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在其中,他特别强调了“合作”两个字。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说前面20年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以“分工”作为主要特征的话。那么再造全球化,“合作”一定会作为主要的特征。这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共同发展。


中国的超大市场也要让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共同获利。因为如果不能让大家获利,人家肯定不来。同时,我们也要讲好半导体的故事,让各国政府和当局多做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事情,对半导体产业少一些干扰。”魏少军教授说。他同时指出,我们在传统市场上深耕的同时,还要开辟新赛道、拓展新空间,例如汽车电子和人工智能服务器就是我们不能错过的巨大机会。


在魏少军教授看来,在国内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中要走正道,同时还得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不要因为某些意识形态阻碍产业发展。具体到产业内部,我们也要走产业发展的正道,而不要想象着我们能够一夜暴富或者孤立别人去做一些事情。


只要走在正道上,我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实现”,魏少军教授强调。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